不少父母对于孩子的青春叛逆期是很头疼的,看到孩子变成如此就会给孩子贴上“坏孩子”的标签,有些青少年叛逆状况紧急的,父母就想着不管了,却不在自己身上找问题。青少年这种不听话的心理,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,爸爸妈妈在遇见这样的情况时不要大惊小怪,应给孩子正确的引导。
孩子叛逆心理产生是什么原因?
1、父母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过深
传统思想一直存在,父母独裁思维在一些父母中仍旧存在,他们对孩子的教诲缺少民主意识,觉得自己是对的,自己以前都听爸爸妈妈的,我们的孩子也该听我们的。总以为孩子还不成熟,久而久之,孩子就不会把爸爸妈妈当做自己的倾诉对象了,他们怕自己做错之后,遭到父母指责。而孩子的不顺从,在父母眼里,就变成了不听话。
2、与孩子缺少交流交流
可能有部分父母因工作繁忙,极少与子女谈心,进行交流交流,只不过定下一些严格的规定来约束限制子女的行为。因此,作为孩子的青少年没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,与爸爸妈妈缺少交流,就容易产生不听话心理和不听话行为。
3、好奇心的驱使
青少年多数具备强烈的好奇心,受好奇心的驱使,他们喜欢新事物和新常识。心理学研究表明,好奇心过强能形成一种特殊的心理需要,这种心理上的认知需要青少年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不迷信、不盲从,具备较强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,正是他们好奇心的具体表现。
4、 学校老师的教育方法
有的老师不知道高中生的心理特征,居高临下,指示学生需要如何想,需要如何做,根本不与学生交流思想,一同探究,这容易激起学生不听话心理。
5、思维能力的进步不成熟
一些青少年总是自尊心、虚荣心非常强,但却不可以正确地维护我们的尊严,而把教育者的劝说、批评、告诫看成是“管、卡、压”,看成是对自己自尊心的损伤。因而把自己放在教育者的对立面上,出现了在口头上加以回驳,在行动上反其道而行之的逆反心
6、身心进步与客观环境形成的矛盾
青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常见较弱,有时难于正确对待所有事物,调节不了我们的情绪,没能力把心理冲突平息下来。结果,挫折所带来的消极心理影响不断扩大,“反控制情绪”膨胀,逆反心理就会随之而来。
父母在面对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最好不要跟他们“硬碰硬”,要了解“以柔克刚”。尽可能多满足孩子的合理诉求,降低孩子的不听话行为,针对不适当的诉求,大家多使用平和的方法与孩子交流,如此可以防止孩子产生不听话的情绪,从而也就防止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矛盾。